新闻动态

2015年全国农垦猪场高产高效与精细管理培训班在南昌成功举行

2015-11-17 16:36 责任编辑:
     2015年11月11-12日,由农业部农垦局主办、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承办的“2015年全国农垦猪场高产高效与精细管理培训班”在江西南昌成功举行。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何子阳,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培生,首农集团副总经理、三元种业董事长常毅,农业部农垦局农业处处长王林昌,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宏,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垦区规模化猪场场长、兽医或技术员及媒体代表120余人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
      王林昌处长主持了开班仪式,陈志宏和常毅分别介绍了江西农垦和北京垦区的情况。何子阳巡视员在讲话中介绍了全国农垦系统推进联盟、联合、联营“三联”战略的进展情况,传达了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当前生猪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解释了此次培训聚焦猪场高产高效与精细管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希望广大农垦系统的学员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课,积极互动,学有所成。
      两天的授课环节,各位专家围绕猪场高产高效与精细管理这两大主题,分别从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疾病防控、饲养、育种、繁殖管理、饲料配方、实验室检测以及农牧企业与资本和互联网对接等角度做了精彩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介绍了大型养猪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成本管理的原理。他认为,在当前我国资产、服务供应尚未专业的情况下,大型规模养猪企业的经营管理,首先需要理清不同层次、不同模式下的经营主体。现代养猪企业的管理新模式应根据不同猪群、不同经营风险类型、不同核算方式,将繁殖猪群与生长猪群分开,明确产出率和成本指标的考核重点,进行管理和经营。现代养猪企业的管理应更加关注结果指标,不应该过多的考核过程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认为当前我国猪病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腹泻型疾病仍然存在;呼吸道系统疾病常年危害;伪狂犬重新发生、蓝耳病不间断发生;圆环病毒;支原体感染不容忽视;细菌性继发感染增加。她指出,在防控流行性腹泻时,可采用活苗—死苗顺序交替免疫(顺序很重要)。对于不少猪场通过返饲来控制腹泻病,但仅限于本场使用。对于伪狂犬病,要及时淘汰免疫耐受猪或野毒带毒感染猪,加强疫苗的免疫和引种检测,监测gE及gB抗体,种猪场gE阳性猪须淘汰。在防控圆环病毒病时,注重疫苗免疫,从仔猪到大猪都不可放过。疫苗虽贵,但不要过分关注价格,关注投资回报更重要。在防控蓝耳病时,不要盲目、过多使用活疫苗,尽量在一个猪场建立一个PRRSV的优势毒株。同时加强生物安全,减少PRRSV新毒株的引入,做到部分清群、空栏。清除和净化蓝耳病并不难,关键在于以后如何继续保持阴性,防止重新再感染。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SPF种公猪站马小军老师在讲授猪人工授精技术要点时提到,人工授精优势多多,可减少饲养公猪的成本,加快性能改良和遗传交流,有效控制精液品质和质量,预防疾病,便于管理。人工授精的技术细节很重要,如在采精时一定要注重干净的卫生条件,手法温和,少刺激惊吓公猪。在稀释精液时,必须注意稀释液的渗透压。他认为,人工授精的关键点主要有五点,第一准确地发情鉴定和掌握发情持续时间,第二正确规范的输精技术,第三质量合格的精液和体况良好的母猪,第四输精的次数、频率,第五恰当的输精时机。
      江西农业大学舒邓群教授指出,在培育仔猪时,要注意初生仔猪的三个死亡高峰期:初生期、生后三周左右、断奶前后。仔猪饲养管理要做到“过三关”、“三察看”和“四防”。所谓“过三关”(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三察看”〔看粪便(是否健康);察看睡眠(温度);察看行为、叫声(固定乳头情况)〕、“四防”(防冻、防饿、防压、防病)。
      华南农业大学张守全教授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从后备母猪初情期、母猪的适时配种、妊娠母猪膘情控制、第一胎母猪饲养管理、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和母猪繁殖障碍等方面给大家授课。首先认为性成熟早的母猪比性成熟晚的母猪繁殖性能要好,发情鉴定时母猪与公猪接触时间对后备母猪发情影响也很大。在输精方面要做到确保母猪表现为稳定的站立发情,确保发情母猪前面有成年公猪在场,用清水清后用干毛巾或一次性的纸巾擦干外阴部,从干净的箱中取出输精管,用少量对精子无毒的润滑剂润滑输精管末端约2.54厘米处。在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方面,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母猪的营养膘情控制要做好适中,在母猪生产方面要做到人性化管理,按照母猪自身的发育情况和生产情况采取管理。
      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分公司技术主管郭亮博士介绍了母猪营养需要的新进展、饲料加工流程饲料添加剂新进展和非常规原料的开发与应用。首先给出理想蛋白和现在国内猪饲料中研究的一些氨基酸开始跟大家探讨指出了猪的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对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的介绍,引出现在研究的下一个限制性氨基酸应该是缬氨酸。此外还对猪的净能的研究体系和计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讲解。最后还给大家推荐了我国目前在能量饲料方面替代玉米用的最多的小麦、高粱等的特性,以及一些新的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让国内的猪场在种猪营养研究方面有了更广阔的选择方法。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武建亮博士介绍了目前我国生猪生产、育种现状且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种猪场应该坚持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开展常规育种为主、分子育种为辅的高效育种措施,指导国内种猪企业向着大数据优化选育种猪的方向发展。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兽医主管许光勇从兽医的角度讲述了实验室检测在猪场的应用。后备猪是猪场的生命之源,如何使后备母猪的PSY、利用率有一个好的发挥,除了在选种、饲养等方面要有好的护理外,还需要对后备猪的健康有一个好的保护,因此后备猪的抗体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便于及时的免疫猪群,让猪群能够健康发展。从仔猪出生以后就需要我们开始选留后备猪,通过免疫程序的进行,一些抗体是否真正的在猪群或者选留个体中存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检测PRRS抗体检测,其次为CSF抗体检测,最后是PR抗体检测,所检测的选留个体必须这3个抗体指标全部合格才可以留作种用。
      南京生康产业投资、51创投网创始合伙人熊立新先生给大家分享了《农牧企业如何+资本+互联网》。农牧企业的特点及改制创业的难点:农牧企业大多数是重资产的企业,创业初始投资大,行业壁垒较高,国企改制门槛高、流程复杂,从资本角度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牧企业经营系统性风险高(疾病、政策、行业、宏观经济等),抗风险能力是关键;农牧企业商业模式地方保护的区域壁垒问题,跨区域的运输与管理问题,生产周期长。如何发掘农牧企业的黄金(三农问题的解决):农牧企业提供农业产品、地处农村、与农民打交道,是下一步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方向,生产资料向消费品的转化(产业链的完善,产业信息的透明,个性化、订制化、会员化),农村市场的启动(农业加工业的结合,渠道的整合和效率化),农牧企业以互联网的思维引导方向加资本的引进对接,可以加速三农问题的解决。
      两天的培训中,各垦区学员们都怀着高昂的精神,积极的参与交流,通过学习对比提出自己猪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授课专家进行交流。